美國之所以能穩住世界領先地位,主要依靠的是其不可撼動的科技實力,尤其是在尖端科技領域上。
但美國曾經卻想用200萬美元去購買貴州山洞里的兩臺發電機,按理來說美國的發電機研發技術已經位于世界前列才對,為什么還會想要貴州山洞里的那兩臺呢?
貴州山洞里的發電機究竟有何特別之處,才會被美國看中呢?是因為這兩臺發電機自研發現世后的60年中運轉不息,源源不斷地輸送著電力。
美國之所以會作出這樣的舉動,是因為他們想要將這兩臺“古董”發電機買回去展覽并研究。但是美國在拋出了200萬美元的“橄欖枝”后,中方對此的回應是,不賣。
1937年,日本侵略者對南京發起了猛烈的進攻,想要通過摧毀國民政府的首都來擊垮中國。而且,南京地理位置優越,連通東西、貫穿南北,只要占據了這里就能控制江南腹地。
因此,在12月13日,一場對南京的大規模屠戮行動正式拉開序幕。日軍用了6個星期的時間,殘殺了30萬的中國同胞,南京尸橫遍野,血流成河。
雖然中華民族奮起反抗,但南京還是落入了日軍的掌控中。所以,國民政府也被迫搬離到了重慶,還將很多軍事工廠暗中遷移到了西南地區。
在這個過程中,就有一個軍事基地被遷到了貴州郊外的桐梓縣。此地位于群山峻嶺之中,因此,一部分的人就能在茂盛山林,幽深山洞的掩護下,開始生產軍事武器。
現代化武器的研發與古代兵器的制造不同,后者更多需要的是人力打磨,而前者需要機器生產制造,但是機器的運轉需要電力提供支持。
雖然說他們當時手中有兩臺柴油發電機,可這些電力不足以支撐他們制造更多軍事裝備。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桐梓縣軍事基地的負責人鐘道锠,就想要發明出一種新的發電方法。
于是,鐘道锠就開始尋找其他供電的途徑。有一天,他在山里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地下溶洞,根據他的觀察,此處能容納下一個發電工廠。
此外,溶洞還與烏江相連,烏江湍急的水流正好能用來發電。有了初步的想法后,鐘道锠就找來了畢業于清華大學的工程學家陳祖東,讓他來構想該如何制造這發電廠。
為了給此次修建工程打掩護,陳祖東還讓人在溶洞的上方造了一些景觀。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當時日本會安排轟炸機在高空中監視著中國人的一舉一動。
一旦被日本人發現他們在修電廠,肯定會空投炸彈。因此,在上面建景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迷惑日本人。
與此同時,陳祖東也和他的清華校友們一起緊鑼密鼓地暗中在溶洞里修起了電廠。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遇到了困難,因為電廠中缺少能輸送電力的發電機。
除了發電機外,他們還向美國通用公司購買了一些水輪機和油壓機,這些都是在發電時會使用到的機器。
在下了訂單之后,他們又遇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講這些機器平安地運到貴州的山洞里。要知道,此時的日本在中國的重要交通樞紐中都設置了關卡。
雖然日本切段了中國向外的陸地運輸通道,但是這卻無法阻止這群人想要將發電機運回國的決心。
他們先是將機器都運到了印度,由于印度西北部的喜馬偕爾邦與中國的西藏接壤,所以他們就能通過喜馬拉雅山脈的掩護將這些機器帶入中國境內。
但是,這個行動也是困難重重,因為一臺水力發電機重約上百噸,根本無法依靠人力來將其運過喜馬拉雅山,更別提還要在這個過程中躲避日本的偵查飛機。
所以,他們也就只剩下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將發電機拆分開,一次又一次地冒著生命危險帶著這些組件攀越喜馬拉雅山脈。
雖然這個過程艱險萬分,但他們還是做到了。1945年,他們將所有發電機的部件都帶回了貴州桐梓縣的溶洞中,并在這里將發電機再次拼裝完成。
接下來,就到了這兩臺發電機發揮作用的時候了。據記載,溶洞內的發電廠成功運轉之后大幅提升了武器的制造速度,一天至少能組裝300多只。
這些武器為中華民族對抗日本侵略者提供了極大的助力。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代表著抗日戰爭的結束。但在這個時候,蔣介石卻與我黨決裂,兩黨戰爭一觸即發。
由于是反動武裝,不得人心,在這場戰斗中節節敗退。1949年,國民政府眼見大勢已去,在撤退臺灣的過程中還下令摧毀貴州溶洞中的發電廠,因為他們不想把這份“財產”留給我黨。
但是發電廠的工作人員卻不愿意將其炸毀,因為他們知道這間電廠的來之不易。所以,在他們的保護下,發電廠得以幸存。
到了2002年的時候,溶洞內的發電廠還能繼續運作,為桐梓縣提供電力支持。
可見,這兩臺發電機在這里已經工作了60多年了,美國得知了在60年前生產的發電機還在中國能持續運轉后非常震驚,就想將這兩臺機器買回去。
但就算美國愿意開出200萬美元的高價,中國還是拒絕了他們的請求,因為這兩臺發電機見證著中國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那段歷史。歐寶app官網下載歐寶app官網下載